2020年在受到COVID-19的影响之后,各个行业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最特殊的就要属大健康产业,不论是药物研发,医疗器械还是网络医疗信息技术,在遇到挑战的同时也获得了许多难得的发展机会。在疫情之下,大健康领域该如何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在疫苗研发和抗病毒药物研究之间如何选择优先级?新兴的网络医疗行业又有哪些难得的发展机遇?
美东时间9月11日晚上7:30-9:00,中科大大纽约地区校友会邀请到Vaso Corporation的总裁及首席执行官马俊校友(8009)和辉瑞制药分子设计负责人车晔校友(92少),由高盛合伙人李可校友(92少)主持,对“大健康行业的机遇与挑战”这个热门话题,与各位校友和朋友们分享相关的新闻和故事,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最新关于疫苗制作,令人振奋的消息。
讲座开始,中科大大纽约地区校友会共同会长何迪(0501)对校友和嘉宾表示欢迎,并邀请嘉宾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
马俊校友首先对医疗器械行业领域的资金流动和分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最近十几年来,马俊校友一直致力于医疗设备的产业化和研发,并于2010年形成了自主仪器,医疗影像和医疗信息技术三个领域的多维度发展模式。
车晔校友表示新冠疫苗的研发从三月份就已经有公司和机构开始着手进行了,现在有几个候选疫苗也正在进行三期实验。就目前美国的疫情形势和研发速度,10月底很可能将会是美国第一批疫苗大规模投入使用的一个重要节点。
车晔校友还对之前传统疫苗和此次新冠疫苗的区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简单地说,相比之下传统的灭活蛋白质疫苗虽然有效,然而可能在应用到新冠病毒疫苗上时产生有毒的副反应,所以大多数对于新冠疫苗的研究关注在RNA疫苗的研发上。
在提问环节,有校友对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出了疑问,包括多个疫苗是否会有药效叠加性,以及他们之间的安全性是否又有明显的区别。车晔校友分别从实验对象的不同以及抗体反应的区别上进行了回答。另外,车晔校友还提到不同年龄段对于疫苗的不同关注点,鉴于和新冠病毒的斗争可能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相比于老年群体关注的有效性,年轻群体可能更关注疫苗的稳定性。
另外俞天宁校友和马俊校友对目前国内网上流行的远程医疗技术在中美不同国情下的发展方向也做了简要介绍。在交流过程中,他们谈到目前国内许多远程医疗技术公司,虽然的确对很多老百姓提供了医疗咨询的帮助,但是他们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牵线搭桥,本身并不涉及医疗的专业知识,并且就目前形势而言,盈利状况也不容乐观。另外一方面,如果想要借鉴国内的远程医疗经验到美国也有非常大的困难,而这主要是由美国各个地方独特的医疗体系和法律所造成的。
一个半小时的交流分享很快就过去了,大家纷纷表示意犹未尽。感谢俞天宁校友,李可校友、车晔校友和马俊校友的分享和建议,感谢幕后志愿者的精心筹备,感谢各位校友和朋友的参与!
【嘉宾介绍】

马俊(USTC-8009)
总裁及首席执行官
Vaso Corporation
马俊于2007年将其共同创建的医疗仪器公司Living Data Technology公司并入Vaso公司后成为其董事局成员,并于2008年起担任总裁及首席执行官。在他的领导下,Vaso公司从一家单一产品的公司成长为一家拥有自主医疗器械、医疗IT服务和大型医疗设备销售代理等多个业务板块的跨国实体。此前,马博士在航空、汽车、生物仪器、机械及制造、医疗器械等行业从事过管理、咨询和学术工作,在创业、收购兼并、合资合作、合同制造等方面累积了丰富的经验。
马俊博士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获得学士学位,于哥伦比亚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

车晔校友(USTC-92少)
分子设计负责人
辉瑞制药
车晔(92少)现任辉瑞制药分子设计负责人:负责开发新型药物:比如蛋白质降解剂、共价健药物、多功能抗体偶联,疫苗、mRNA与基因疗法等。车晔在辉瑞的工作涉及抗感染与疫苗,炎症与免疫学、肿瘤学、内科,以及罕见病。车晔是七项临床药物发明人,包括三项正处于临床三期,以及多项FDA突破性疗法。2019年,车晔获辉瑞成就奖,辉瑞知识产权奖。车晔1997年毕业于科大少年班,2003年获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加入辉瑞制药公司,2010年成为F1000药理学和药物设计学者。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车晔负责辉瑞新冠疫苗的设计,共有两篇Nature和两篇Science文章接受发表。

李可校友(USTC-92少)
合伙人
高盛
李可是高盛的合伙人,现任交易部固定收益,外汇及大宗商品(FICC)市场策略的全球联席主管。
此前,Rick曾在高盛银行投资委员会任职,并管理了许多策略师和信息工程团队,包括全球商品销售和交易策略,全球新兴市场策略,ION工程,全球信贷策略,以及资本投资策略团队。他于2005年加入高盛,于2010年被任命为董事总经理,并于2018年成为合伙人。
李可于1997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并于2005年获得耶鲁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编辑:苏畅(1315)许凯(1500)